穿孔病主要危害葉片,形成大小不一的孔洞,看上去十分影響其景觀價值,園林中穿孔病又分為細菌性穿孔病、褐斑穿孔病及霉斑穿孔病,三者區別如下!
【1】細菌性穿孔。
受細菌性穿孔病危害的葉片,初時為半透明水漬狀淡褐色小點,后變成紫褐色至黑褐色,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,直徑約2毫米。病斑周圍有水漬狀淡黃綠色暈環(圈),邊緣有裂紋,最后脫落或穿孔,孔緣不整齊。
【2】褐斑穿孔。
葉片受害后,兩面可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病斑,邊緣紫色或紫紅色,略有輪紋,后期病斑兩面可長出灰褐色霉狀物,中部干枯脫落或穿孔,穿孔的邊緣整齊。
【3】霉斑穿孔。
危害葉片,初為淡黃綠色病斑,圓形或不規則形,邊緣紫色,后變成褐色,大小為2-6毫米,最后穿孔;潮濕時,病斑背面長出污白色霉狀物,幼葉受害后變枯焦,不穿孔。
【4】穿孔病的綜合防治措施:
1、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,秋季清除落葉并燒毀,冬季結合修剪,清除重病枝,以減少越冬菌源。
2、發生病害時,應及時噴藥保護,可以選用淇林仕勛+歲語,均勻噴施,間隔一周再噴施一次。